韓國TKC定位器與傳統定位器從控制規律上基本相同,都是將輸入信號與位置反饋進行比較后對輸出壓力信號進行調節。但在執行元件上智能閥門定位器和傳統定位器完全不同,也就是工作方式上二者完全不同。智能定位器以微處理器為核心,利用了新型的壓電閥代替傳統定位器中的噴嘴、擋板調壓系統來實現對輸出壓力的調節。其具體原理如下:
由閥桿位置傳感器拾取閥門的實際開度信號,通過A/D轉換變為數字編碼信號,與定位器的輸入(設定)信號的數字編碼在CPU中進行對比,計算二者偏差值。如偏差值超出定位精度,則CPU輸出指令使相應的開/關壓電閥動作,即:當設定信號大于閥位反饋時,升壓壓電閥V-l打開,輸出氣源壓力P1增大,執行機構氣室壓力增加是閥門開度增加,減小二者偏差;如設定信號小于閥位反饋則排氣壓電閥V-2打開,通過消音器排氣減小輸出氣源壓力P1,執行機構氣室壓力減小是閥門開度減小,二者偏差減小。正是通過CPU控制壓電閥來調節輸出氣源壓力的大小使輸入信號與閥位達到新的平衡。
閥門定位器與閥門可以采用分離式安裝方式。因為智能定位器的位置反饋元件是電位器,即閥位信息是用電信號傳遞的,并且可以在CPU中對閥門的特征進行現場整定。因此采用行程位置檢測裝置外置的方法,將閥位反饋組件與定位器本身分離安裝。將行程位置檢測裝置在執行機構上,定位器安裝在離執行器一定距離的地方。這樣就大大擴展了定位器的使用范圍,例如可以適用于大型風門、閘門等非標準結構的執行機構以及超大行程結構的執行機構中(已經有大量此類應用)。正是與智能電氣閥門定位器的結合,大大提高了此類裝置的控制定位精度。